拥有一方庭院后,多数人会先沉浸在规划的美好想象中——翻遍百度图片、收藏微信案例、购置造园书籍,不断勾勒理想花园的模样。但*终落地时,费用始终是绕不开的核心问题。
比起盲目追求“高规格”或“低成本”,找到“钱与效果的平衡点”才是关键。很多业主拿到报价单时会觉得“眼花缭乱”,作为从业20余年的和勤咨询公司,我们的经验是只需抓住3个核心要点,就能快速判断造价是否合理:
1.先明确“需求优先级”,再谈预算
设计方案未出、具体需求未定前,盲目问“每平米多少钱”毫无意义。这就像问“今晚吃几碗饭”,若还不确定吃米饭、面条还是粥,根本无法给出准确答案。
建议先和设计师清晰沟通三点:
◆核心需求:庭院主要用途是什么?是侧重“种菜养鸡”的实用型,还是“赏花品茶”的景观型?
◆必选项与可选项:哪些功能必须保留(比如孩子的玩耍区、老人的休息平台)?哪些附加项可以舍弃(比如假山、烧烤台)?
◆维护能力:日常是否有时间打理草坪、修剪花境?若没时间,优先选择麦冬、石楠等低维护植物,减少后期养护成本。
2.拆解报价单:盯紧“基础工程”和“核心材料”
正规造园公司的报价单会细分项目,无需纠结所有细节,重点关注以下几项的“行业基准价”,就能避免被虚高报价或偷工减料坑骗:
◆基础垫层(园路/平台):行业基准价约80元/㎡(含施工),关键看厚度——必须达到8cm(低于此厚度易开裂、沉降),且需用C20混凝土搭配瓜子片垫层,确保稳固性。
◆表层石材(园路/平台):单价多在200-380元/㎡(含施工),石材厚度需2-3cm;若设计要求勾缝,务必在合同中明确勾缝工艺(比如是水泥砂浆压实勾缝,还是美观性更强的美缝剂勾缝),避免后期施工偷工。
◆花境(植物+种植土):不含种植费的情况下,基准价350-400元/㎡,需在报价单中注明植物品种和规格(比如“欧月3年生苗,每平米3-5株”“肾蕨幼苗,每平米10-15株”),防止用小苗、劣苗充数。
◆草坪(草皮+铺设):不含种植费的基准价20-45元/㎡,建议选马尼拉、百慕大等耐践踏、耐干旱的品种,避免选果岭草等需要频繁修剪、浇水的高维护品种。
3.拒绝“过度压价”,警惕“低价陷阱”
庭院属于“精致小工程”,工序繁琐但整体工程量小,不能用大型土建工程的“低价逻辑”来衡量。过度压价看似省钱,实则容易引发“偷工减料”,常见问题包括:
◆基础垫层厚度缩水(从8cm减至5cm),短期内可能看不出问题,1-2年后易出现沉降、开裂;
◆防水卷材用普通型代替“耐根穿刺型”,3-5年后屋顶大概率漏水,维修成本远超当初省下的费用;
◆石材勾缝变成“扫缝”(仅在表面撒一层水泥,未压实填充),雨天容易渗水,还会滋生青苔,存在安全隐患;
◆植物以次充好(用一年生幼苗代替三年生苗,或用普通品种冒充名贵品种),成活率低,后期需要反复补植,反而更费钱。
若预算确实有限,建议“减少项目”而非“压低单价”:比如暂时舍弃鱼池、烧烤台等非核心功能,先做好园路、休闲区等基础部分,后期有预算再逐步补充,远比“勉强做全却处处减配”更划算。
总结:合理造价的核心,是“双向透明”的沟通
和设计师沟通造价时,与其纠结“每平米贵不贵”,不如做到3点:
1.清晰告知“需求、预算、维护能力”,让设计师精准匹配方案;
2.盯着报价单的“工艺标准”和“材料参数”,而非只看总价;
3.不硬砍价,而是和设计师一起“优化功能、替换材料、分阶段施工”。
记住:好的庭院造价,不是“越便宜越好”,而是“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”——既满足当下的使用需求,又避免后期维修浪费,这才是真正的“合理”。
-END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