事后对 EPC 项目前期基本情况的审计,主要围绕 “以资料为依据、以流程为线索、以合规性与合理性为目标”来开展,和勤工程咨询公司梳理为5 个关键步骤,形成完整审计闭环,主要如下:
步骤 1:资料收集与梳理 —— 建立审计基础
先全面收集前期关键资料,包括立项批复、可研(可行性研究)批复、规划许可、用地预审、环评/安评批复、招投标文件(含招标公告、评标报告)、EPC 总承包合同、资金证明文件、勘察设计成果及评审意见等。
按“时间顺序 + 业务环节”两方面进行梳理(如“立项→审批→招投标→合同签订→前期准备”),确保资料链条完整,避免遗漏关键节点(如未收集招投标异议处理文件,可能遗漏合规风险)。
步骤 2:资料逻辑性与合规性分析——验证“程序合法合规”
首先,要仔细核查项目是否获取了完备的审批文件,其中包含但不限于项目建议书批复、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、环评/安评/能评批复等。
其次,深入核查资料之间的“时间逻辑”关系。比如,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时间应当早于立项批复,避免出现“先立项、后补可研”这类时间倒置问题;招投标文件发布时间需晚于项目审批完成时间,杜绝“未批先招”的违规行为。
*后,对“内容合规性”展开分析,确认审批流程严格符合国家及地方政府的相关规定,审批主体具备相应权限,防止出现“未批先建”或“越权审批”等不合规现象。
步骤 3:关键环节核查——聚焦“执行到位”情况
针对前期核心环节(立项、招投标、合同、资金),结合资料开展“穿透式”验证,而非仅停留在资料表面:
立项环节:核查是否开展实地勘察、技术方案比选,调研成果是否支撑项目决策,核查可行性研究报告中的数据(如市场需求、成本测算、收益预测)是否真实可靠,论证逻辑是否严谨,是否充分考虑技术、经济、环保等风险。
招投标环节:调取评标记录,详细核对评标过程,对评标过程进行全面的合规性检查,排查投标过程中是否存在围标、串标等违规操作行为。
合同环节:对比招投标文件与总承包合同,检查核心条款(如工程范围、价款)是否一致,是否存在“招投标一套、合同另一套”的 “阴阳合同”。
步骤 4:现场访谈与佐证——补充“资料之外的事实”
针对资料核查中发现的疑问(如资料缺失、逻辑矛盾),访谈项目建设单位(业主)的前期管理人员、设计单位、招标代理机构等相关方,验证资料真实性与实际执行情况。如:若资料显示“三通一平”已完成,却没有验收记录,此时可访谈现场工程师,确认施工场地实际准备时间与计划是否相符,是否存在未达标却违规开工的问题。同时,收集访谈记录作为审计佐证材料,避免单纯依赖书面资料导致审计结果“失真”。
步骤 5:问题归纳与结论形成——输出审计结果
汇总前四个步骤中发现的问题,诸如“未批先招”“合同条款与招标文件不符”“可研数据失真”等,并按照“合规性问题(如违法违规)”“合理性问题(如流程冗余导致效率低下)”进行分类梳理。
结合相关法规与项目目标,准确判断问题影响程度,如轻微瑕疵、一般违规、重大风险等,进而形成审计结论。同时,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,如补充缺失审批手续、修订合同条款等,*终出具完整的审计报告。
-END-